《文献巨擘良医名魁医界楷模》中国中医科学院刘学春
文|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刘学春
余瀛鳌出生于1933年3月,江苏阜宁人。1984年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50年,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本科毕业。1955年,于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毕业。1955年8月,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编审室工作。在于道济、瞿文楼、秦伯未等名师的传带下,余瀛鳌主要致力于各类医稿的编订审阅和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。1956年,拜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教授为师。
他倡导文献研究要“学以致用”,开创中医临床文献学科方向,抢救整理大量中医珍善古籍名著,构建了中医临床文献学的学术内涵、研究方法与研究范畴。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受此学术影响,均增设了中医临床文献研究方向和研究机构。
他倡导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维模式,创立了“通治方”的诊疗思想,创制了肝病、肾病、癫痫等66种疾病75首通治效方,被载入《名医名方录》《当代名医证治汇粹》等多部医籍,解决了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和诊疗诸多疑难问题。
他曾获“首都国医名师”“全国名中医”“国医大师”等荣誉称号,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5周年突出贡献奖、中国中医科学院岐黄中医传承发展奖、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突出贡献奖、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大会学术荣誉奖。
他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、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……主持全国中医古籍整理规划审评,为中医古籍文献事业献策建言。
他对历代临床文献的整理硕果累累。在《内经类证》《现代名中医类案选》《中医文献词典》方面多有创获。
他创建了临床文献研究与临证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,致力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。曾与国医大师路志正主办内蒙古包头市西学中进修诊疗班,与全国知名学者马继兴主办2届高级文献班培训等。
作为德艺双馨的中医名家,他在中医药文化宣传、百姓健康诊疗等事业上不遗余力、鞠躬尽瘁。
在弥留之际,他仍对《中医古今通治方研究集成》朝斯夕斯、念兹在兹,展现了一代“文献巨擘、良医名魁、医界楷模”的赤子报国之深情。他最为牵挂的依旧是学术研究与传承、中医临床文献的学科建设。他与时俱进,用毕生精力与热情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。
我们永远怀念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