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> 浙江省中医院坚持走中西医融合发展道路:融汇中西医学贯通传统现代

浙江省中医院坚持走中西医融合发展道路:融汇中西医学贯通传统现代

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:黄蓓章关春 发布时间:2023-12-13 16:07:04

  浙江省中医院坚持走中西医融合发展道路:融汇中西医学贯通传统现代


  落子高质量发展棋局,浙江省中医院坚持走中西医融合发展道路,实现“中医高水平,西医高质量”


  打开浙江省杭州市地图,以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为原点画一个半径两公里的圆圈,多所知名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星罗棋布。从这样一个优质医疗圈里突围并站稳脚跟,浙江省中医院自有棋诀——融汇中西医学,贯通传统现代。


  中医医院要不要发展临床医学?至今仍多有争论。但浙江省中医院用自身实践,趟出了一条省级中医医院中西医融合的路子。


  “中西医融合的理念在浙江省中医院深入人心,内化为大家的自觉行动。”浙江省中医院院长高祥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在这一理念指导下,浙江省中医院以学科集群化、专科优势化为发展模式,构建起高水平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的服务体系,不仅在中医领域做强做大,而且在西医方面做优做精,中西医“双向奔赴”打造中西医融合高地。数据显示,该院有六大学科在全国中医药系统排名中进入前十。


  在西医家底上干中医


  翻开浙江省医学会专委会主委名单,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、重症医学、医学影像等学科竟位列其中,这在全国中医药系统中都是少见的。


  作为浙江省最高医学学术团体,浙江省医学会下设的专委会主委单位,都是省内该领域最强“学术天团”。浙江省中医院能跻身其中,关键是写好了中西医融合发展的答卷。


  “中医医院的医生,如果光掌握一种医学技术,那是不完整的,也是不合格的。”在高祥福看来,“对中医医院而言,‘姓中强中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,‘融贯中西’则是突破自身的重要路径。”


  与绝大多数中医医院不同的是,浙江省中医院并不是“白手起家”,而是在西医家底上干中医。这一基础,决定了浙江省中医院自挂牌之日起,就注定走上中西医融合发展的道路。


  湖山歌起,战火铸魂。时间拨回到1931年夏天,那时的中国风云动荡,时任浙江民政厅主办卫生行政事业的第五科负责人陈万里,排除万难将省立卫生试验所、省立传染病院、省立助产学校合并,组建了浙江省立医院——也就是浙江省中医院的前身,也是浙江省第一家公立医院。


  1956年,毛主席作出重要指示,“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,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”。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,医院在同年8月引进了33位省内中医药名家,挂牌成立浙江省中医院,开始在综合性医院棋局上落子中医。


  “中西医融合是中国医学必须走的路,而人的融合,是首要前提。”国医大师、浙江省中医院原院长葛琳仪也是中西医融合的坚定拥趸,早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求学时期,葛琳仪就曾和同学一起极力争取,将本科五年制延长为六年制,增加的一年用来学习现代医学知识。


  葛琳仪任职院长期间,也曾在推进中西医融合中遇到了一些阻力,这来源于二者专业认知的壁垒。当时,葛琳仪有培养中医急诊力量的初步想法,便计划在医院安排一名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进相关科室轮转,却听到了个别西医反对的声音,认为“慢郎中”救不了心血管急症。


  “葛院长,你把人派过来,我来带。”最后,是该科室的秦南屏医生站了出来,承担起培养重任,这件事葛琳仪至今记忆犹新。


  随着医院的进一步发展,中西医融合的氛围日渐浓厚,中西医协同发展也成为全院职工的共识。浙江筹建省人民医院,希望从浙江省中医院抽调一些西医精干力量参与工作。葛琳仪原以为,全新的平台会吸引很多西医前往。令她没想到的是,医院并没有多少西医响应。“对中医、对省中医院的认同,让他们留在了这里。”葛琳仪说。


  为了增进中西医之间的理解,时至今日,浙江省中医院还有一条“铁律”:每个进入医院的非中医类别医生,都要进行为期一年的“西学中”培训,深刻理解中医的临证思维方式,考核合格后才能继续参与临床工作,并在临床实践中长期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。另一方面,中医医师也必须常学常新,通过培训、进修,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现代医学知识技能。